自以为不通乎命什么句式(自以为不如的以为是什么意思)
- 作者: 陈念智
- 来源: 投稿
- 2024-09-09
一、自以为不通乎命什么句式
自以为不通乎命
二、自以为不如的以为是什么意思
“自以为不如的以为”的意思是:
一个人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如别人,而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三、自以为不通乎命,故止也翻译
自以为不了解命运,所以停止了。
四、自以为不通乎命,故止也
出自《庄子·养生主》。
原文: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响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合于桑林之舞,乃中经首之会。
文惠君曰:“嘻,善哉!技盖至此乎?”
庖丁释刀对曰:“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。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,因其固然。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!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;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动刀甚微,謋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
文惠君曰:“善哉!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
庖丁曰:“臣以三隅反,停刀静室,精神入其放。长短大小,不以为怪;対処随物,宛转应变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可谓常保利矣。然不可长保也。夫日夜用马而不休,则马毙矣;日夜用刀而不藏,则刀折矣。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焉用术乎?”
文惠君曰:“善哉!技进乎道。”
庖丁曰:“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。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,因其固然。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!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;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动刀甚微,謋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
文惠君曰:“善哉!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
庖丁曰:“臣以三隅反,停刀静室,精神入其放。长短大小,不以为怪;対処随物,宛转应变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可谓常保利矣。然不可长保也。夫日夜用马而不休,则马毙矣;日夜用刀而不藏,则刀折矣。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焉用术乎?”
文惠君曰:“善哉!技进乎道。”
译文:庖丁为梁惠王解剖牛,手所接触的地方,肩所倚靠的地方,脚所踩踏的地方,膝盖所弯曲的地方,发出“砉然”的响声,奏刀的声音“騞然”,无不符合音律。这与桑林之舞相合,达到了经首之会的境界。
梁惠王说:“哎呀,好啊!技术竟然达到这种程度吗?”
庖丁放下刀回答说:“我所爱好的是道,已经达到技术的境界了。当初我解剖牛的时候,所看到的无非是牛。三年以后,就没有看到过完整的牛了。现在,我凭神意去接触,而不凭眼睛去看,官能知道停止,而神意却要行动。遵循自然的规律,劈开大的缝隙,引导大的空隙,顺应它本来就有的样子。技术经过筋骨的连接处还没有碰到,何况是大的骨节呢!好的厨师每年更换刀,是因为刀钝了;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,是因为刀折了。现在我的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,解剖了上千头牛,而刀刃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。那些骨节之间有空隙,而刀刃却没有厚度;用没有厚度的刀刃进入有空隙的地方,宽绰得很,游刃有余。所以十九年了,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。虽然如此,每当遇到骨节,我看到它的难解,就警觉地戒备起来,看准了才动手,动作缓慢。动刀很轻微,很快就把牛解剖完了,像泥土一样堆在地上。提着刀站立着,环顾四周,踌躇满志,把刀好好地收藏起来。”
梁惠王说:“好啊!我听了庖丁的话,懂得了养生的道理。”
庖丁说:“我用三个角落反过来,把刀停放在安静的房间里,精神进入它的空虚之中。长短大小,不以为怪;对待事物随物而动,灵活应变。现在我的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,而刀刃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。可以说经常保持锋利了。但是不能长久保持。如果日夜不停地使用马,马就会累死;如果日夜不停地使用刀而不收藏起来,刀就会折断。我所爱好的是道,已经达到技术的境界了。哪里用得着技巧呢?”
梁惠王说:“好啊!技术已经达到道的境界了。”
“自以为不通乎命,故止也”的含义:
庖丁认为自己还没有通晓天命,所以才停止解剖牛。这句话体现了庖丁对天命的敬畏和顺应自然的态度。他认为,解剖牛是一种技术,而天命是不可违背的。因此,当他遇到骨节等难解之处时,就会警觉地戒备起来,看准了才动手,动作缓慢。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他保持刀刃的锋利,也让他在解剖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天命的奥妙。